返回首页

关于老师的作文

来源:www.wxhuiming.com  时间:2022-09-03 06:27   点击:279  编辑:admin   手机版

拍老师的马屁啊,
拍的越香越好.....
注意别拍的太离谱了,
就不真实了,
老师都好这一口呢!
可准了!
(*^__^*) 嘻嘻……我试过,
但是作文吗,
还是你自己写好一些,
我们又不知道你老师怎样,
很容易写漏了,
所以,给你提示一下吧,
把老师的优点用放大镜看
再稍微夸张点也没关系,
实在不行呢,你要是写不出来,加我331533201
我帮你写

皈依自然 作文素材

  无量天尊!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为了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挖掘、弘扬已有文化资源中的生态智慧,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具有深邃的生态智慧,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太平经》说:“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要“安天地”,就要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因此,《阴符经》开篇即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天之道”就是认识自然规律,“执天之行”就是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人类的本领就在于此,所以说“尽矣”。若不懂得自然规律,凭主观意志盲目行事,便如《道德经》所言,是“不知常”,必然“妄作,凶”。
  故而《阴符经》告诫人们:“自然之道不可违。” 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有按照道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人类不应该随意对它们进行杀戮,阻碍它们实现自己的价值。“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成长,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
   道教认为,“天道无为,任物自然”,人们应该遵循天道,不要随意干预自然界的客观进程。为了在对自然物采取的各种行为中正确地贯彻“自然无为”的原则,道教主张以“道”观物,反对以“我”观物。以“道”观物,实际上就是从宇宙整体的角度来审视万物,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序列、所起的作用,从而能够根据自然本身的价值,从生命物种的保存、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完美出发,采取符合生态规律的行动。
  以“我”观物,则往往会从自身利益或主观主义出发,导致干预自然的行为。而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往往会诱发连锁反应,有时以意想不到的形式,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道教认为,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的,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最有智慧的物类。因此,道教把人放在“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太平经》)。
  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太平经》说,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界更加完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太平经》以自然资源的充足与否为标准来评价人类社会的贫富。《太平经》说:“所谓的富裕,就是 什么都不缺。对于世界来说,天下万物都生长出来,一样也不少,这才叫富裕。
  上古时候,万物齐备,可称得上富裕。中古时候,物种已有所减少,可称之为小贫困。如今物种越来越少,已是大贫困了。”《太平经》这种以能否保护世界上物种齐全为标准衡量贫富的思想,不能不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道教主张“仙道贵生”,敬重生命是其重要教义宗旨。
  针对道门中人,道教在戒律中完全禁止杀生。而对普通人,道教则希望人们把慈悲之心扩大到动物身上,不要随意杀戮众生。《太平经》说:“夫天道恶杀而好生,蠕动之属皆有知,无轻杀伤用之也。” 道教对保护植物也作了一些规定。《老君说一百八十戒》说:“不得焚烧野田山林。
  ”“不得妄伐树木。”“不得妄摘草花。” 道教戒律中还有保护土地及水资源的规定。《老君说一百八十戒》说:“不得以毒药投渊池江海中。”“不得妄凿地毁山川。”“不得竭水泽。”“不得以秽污之物投井中。”“不得妄开决陂湖。”这些戒律对在农业经济条件下制止环境污染起过一定作用。
   道教的人生观也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道教提倡“少私寡欲”,主张“知止不殆”。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树立适度消费观念,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对全球性的环境恶化问题进行反思时,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的问题,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问题。
  
  正是那种向外索求式的、以满足各种欲望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对环境的掠夺和破坏。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则是无穷的,为了缓和这一矛盾,人们在谋取利益的时候必须要有所节制。只有如道教所说的“知止”、“知足”,才能维持人与自然的谐关系,才能“常乐”、“不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