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通过专业课复试笔试?

来源:www.wxhuiming.com  时间:2022-06-18 08:27   点击:55  编辑:admin   手机版

考研对于大家来说不仅是体力的比拼,更是对智力的考验,策略有时决定着未来的走向。在复试开始前,很多同学千方百计想要得到复试的参考书或者其它复习资料,但是很多高校都和大家玩捉迷藏,像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北师大等很多高校大多数院系在招生简章里都明确写明复试不指定参考书,也没有所谓的内部培训班。而且这样的学校和院系越来越多,让大家都很迷茫和疑惑。

考研归根结底是一项应试考察,复试笔试也是一样,如果能把专业课考试方面的参考资料找到,自然能够掌握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如果考生是跨专业考研,参考资料的获取更为重要,但是很多学校的一纸声明,不指定参考书却难倒了大家,因此就需要各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其实这些看似神秘的参考书,找到它也并不难,虽然不指定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踪迹可寻,告诉大家几个找书的规则:

规则1:经典永流传

经典的教材就像经典的公式理论一样,是对本学科知识的高度总结和概括,经历过几个版本的迭代,经得起时间的考研和学者的推敲,有的同学说经典教材太多了,非也!任何学科或专业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剩下的经典教材并不多,如果自己搞不清楚,建议问一问本专业的老师,他一定能帮你找到答案。

规则2:导师给你导航

导师不仅是在你录取到该校后才能给你指导,同时,每一位导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而这些极有可能成为复试的内容,小编当在中科院系统复试时,一位同学反映复试笔试题居然就是课题组今年的研究成果,而这研究成果就在走廊的宣传栏里。当然,这虽然是个例,但是导师或课题组的报告、研讨会、新近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书籍、这些资料中涉及的主题或方向大家要适当予以关注,很有可能就出现在考题中。

规则3:真题说真话

现在不指定参考书已经是大趋势,那么大家千辛万苦淘来的真题便是终极一手材料了,仔细分析真题,便可以描绘出考察的重点内容,哪些是历年考察的重点,哪些从未考过,把涉及的章节标记出来,所以,教材是一定要看的,但是笔试所考察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对历年的真题仔细分析后,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获取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规则4:虚心请教“前辈”

这里我们说的前辈,不是直接找导师。而是找到考上该学校的已经读研的师兄师姐,因为刚刚毕业不久,联系方式也比较好找,很多学校的院系为考研的学生建立了通讯录,师兄师姐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以母校为感情纽带,一般情况下都会倾力相助,但是,大家不要浪费这种感情,尽量问题精准,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规则5:热点需冷静我们在前面说过,期刊论文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初试时没有考察很有可能在复试中考到,对于本专业的考生尚能应付,但是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掌握热点对于本科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建议多和“前辈”交流,多向本专业考研的同学交流,虽然热点在复试中可能考到,但是像期刊论文杂志等,更新速度都比较快,能掌握了解多少就算多少,不要在上面花费过多的时间。

规则6:放宽眼界如果不指定参考书,出卷人的出题范围就不受拘束,可能会结合时事热点与专业理论出相关的题目,因此在回答问题时,要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到理论知识点与热点问题之间的联系关键点,如果不能一下切入到问题的要害,可以从周边的问题谈起,眼界要放宽,因为这一类问题不可能从参考书上找到答案。

规则7:学会思考

对于未来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在笔试中很难体现出来,因此,这也必将是复试时考察的重点,通过阅读参考书,掌握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掌握学科思维特点,对本专业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对知识点似是而非,即便在复试时侥幸过关,对以后的科研工作也是一个障碍,只有你掌握的深度超过了考察的深度,才能获胜!

以前有人说,复习三个月,考上985,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肯定是有的,但个例不代表一般,复试对于每一位考研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越是好学校越看重复试,提前掌握策略掌握方法,百利而无一害,即使这里面有一条帮到了你,也是不枉费工夫。

祝每一位考研人顺利过关!

如果你认为教育观察号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关注,并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的朋友分享精彩文章,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