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送行:灯亮了,光柔柔地,女人轻身下床…… 阅读答案

219 2024-02-06 07:14 admin   手机版

一、送行:灯亮了,光柔柔地,女人轻身下床…… 阅读答案

灯亮了,光柔柔的。

女人轻身下床,开始谨慎地收拾着行李。

这时,十岁的女儿醒来,从被窝里坐起,神情木然地看她忙碌。

女人看女儿一眼,没言语,手有些犹豫。少顷,她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又匆匆忙碌起来。男人静静立于一旁,凝视着女人的一举一动,把女人装好的行李,一件件放到院子里的三轮车上。

渐渐地,她速度慢了。最后停下来,走向床沿,用手梳拢着女儿凌乱的头发说:“乖,在家照顾好弟弟妹妹,听奶奶话。”

胸口像被棉絮样的东西堵着,为抑制眼泪,女人转身给儿子掖被角。

“妈妈走啦。”女人声音很低,她不敢说下去,怕走不出这院子。女儿没言语,目光呆呆地移向墙角。

“妈——”

女人转身一刹那,儿子在被窝里哭喊出声来。

□儿子乖□听话啊□妈回来给你买新书包□买□

□我不要书包□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儿子推开棉被□光着身子坐起□哽噎着□胸口起伏着□满脸的眼泪和鼻涕□

女人抹着儿子的脸,望望熟睡的小女儿,忽然转身快步走出房门,逃离小院。身后,任凭他们哭作一团。此时,小女儿醒来,要找妈妈。姐姐说,妈妈走啦!小女儿也跟着哭起来。

“妈妈骗我,妈妈骗我。她说好不走的,我不要妈妈啦……”

村外,晨雾悄悄涌起,淹没了稀疏的寒星。此时,两个身影默默前行,男人用力蹬着三轮车,女人弓着腰,在满是泥泞的土路上帮着推。他们正赶向五里外的柏油马路。

“腰不好,别老加班。”男人说。

“嗯。”女人回答。

“工棚潮,你上班后经常晒晒被子。”女人说。

“嗯。”男人回答。

雾越来越浓,最后吞噬了村庄,以及身后的整个世界。

五里路很短。厂方的汽车已在路口等候。车下围满送行的人。

男人低头把行李递给女人,没说一句话。女人接过行李,无语。

“哎——!这谁家小孩?”

司机一句话,众人看去。只见三个孩子哆嗦着站在车灯前,通红的脸上都模糊着,分不清是汗水、泪水还是雾水,发梢一缕缕贴在前额,六只小泥脚极力踮起,三双泪眼同向车厢里找寻。

车上,女人惊叫出声来,惊叫着冲下车门,紧搂住三个湿漉漉的儿女,号啕大哭。一车人黯然。车,终于还是前行了。男人牵着儿女们,跟在送行的人群中。他们都在极力远望,而眼前却只剩下无法挥去的团团迷雾。

1.在□里加上标点。(7分)

2.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答案打“√”。(8分)

① 掖被子( yē yè ) ② 吞噬( wū shì ) ③ 凝视( yí níng )

④ 哽咽( yè yīn ) ⑤ 柏油( bó bǎi ) ⑥ 一缕缕( lǒu lǚ )

⑦ 号啕( hào háo) ⑧ 黯然( hēi àn )

3.本文写的是谁给谁送行?出行的人要做什么?(4分)

4.“女人轻身下床,开始谨慎地收拾着行李。”中,女人为什么要“谨慎”地收拾?(2分)

5.第三自然段中,“木然”的意思是什么?女儿为什么“木然”?(3分)

6.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女人“号啕大哭”,说明女人非常难过,但是在这之前,没见她流过一滴眼泪,说明她一直忍着,找出她一直“忍着”的句子。(找出三处以上)(6分)

(1)

(2)

(3)

7.从最后一段看,“黯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车人都“黯然”?读完短文你是什么感觉?

(1)黯然:(1分)

(2)一车人都“黯然”是因为

(2分)

(3)感觉:

(2分)

二、急需:《送行》(作者:比尔博姆)的读后感!谢谢合作!

这篇幽默散文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有感情儿不懂得如何表达,所以常常事与愿违,会在一些场合出现尴尬,而勒罗受雇扮演“送行者”却表现出令人感动的真情。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通过幽默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渴望真实感情的愿望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

小题1: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2分)友人乘舟远去,两岸美景迅速后退,“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酒醒后的朦胧景象更显凄黯孤寂。(2分) 【情感2分,分析2分】

小题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2分)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 【“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诗人情感的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中描写景物及陈述的一些关键词,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加以体会即可。如“解行舟”体现了乘舟远行;“急”字衬托出送行者埋怨流水太急的心态;“人已远”表明了是诗人送别友人情景。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想象,便很容易体会出诗人抒发的情感了。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要知道这首诗歌是送别友人的离别之愁的基调,第二句对“红叶青山”的描写表现出色彩艳丽的色调,这种景色优美的写法,在表现手法上为以乐景衬哀情,通过这种强烈的景情反差效果,能突出诗人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惆怅之情。答题时,要先分析“红叶青山”的特点,再结合着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分析作答。

四、梁实秋的送行主要讲的什么故事情节

19.根据文章,概括古人送别与现代人送行的本质有何不同。(4分)

20.梁实秋散文语言独具风格。请分析画线句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4分)

21.文中提到“最悲惨的一幕送行”,作者为什么说那是一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次“最悲惨的”送行?(4分)

22.文末作者赏识这样一种心情:“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这种心情的认识。(6分)

答案:

19、古人送别往往是一种雅人情致,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更多只是一种应酬的礼节,往往成了某种表面的姿态和做作的虚荣。

20、特色:语言通俗,生动活泼;诙谐幽默,高雅文气。画线句使用“揪着公鸡尾巴”“迷迷糊糊”“乱哄哄”“扯淡话”“鸟兽散”“吐气”“噘嘴”等俗语和口语化的通俗语言,用一列动词“揪、起、赶、挤、找、扯、耗、散、吐、噘”串联。效果:生动刻划出一个“周到”却不走心不过情的送行人形象,又描述了“周到”送行的礼节程序,使语句生动活泼,蕴含讽刺意味。

21、“最悲惨”体现在一是送行人人数众多,场面宏大,等候时间长,而且环境条件恶劣,送行人和被送者都很狼狈;二是送行效果几乎没有,送与被送的双方都没有尽到礼节,让一本正经的送行几乎成了滑稽的闹剧。

22、(1)真正的离别是一种难捱的痛苦,应尽量避免;(2)真正的相聚是难得的幸福,要珍惜呵护;(3)这样对待情感,是一种理性、真挚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洒脱、自然的人生情怀;(4)我们要学会怎样诚恳面对情感,而不是熟练掌握应酬技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