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欧也妮·葛朗台》

217 2023-12-25 17:10 admin   手机版

《欧也妮·葛朗台》

读《欧也妮・葛朗台》

19世纪欧美文学如百花绽放一般沁人心脾,各种流派争相诞生。在浩如云烟的文学创作中,巴尔扎克可谓是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的作品数不胜数,也就是在巴尔扎克巨大的人格魅力之下,我对《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本书中,没有无病呻吟,没有过于华丽的词藻,有的是充满金钱气息的法国社会,书中巴尔扎克用文字完美演绎了一出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其中葛朗台,欧也妮以及夏尔和仆人娜侬是描写得最为生动的人物形象,使人读时,人物的形象也在脑海翻腾。作为一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双洞察世事的敏锐的眼睛,他笔下是恢宏的法国社会图景,《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中的一小部分,收在《人间喜剧》“风俗研究”板块中的“外省生活场景”,当你阅读此书时,你一定会被巴尔扎克极犀利且细腻的笔法所震惊。全书生动展现了1789年大革命后至19世纪20至3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其代表人物为葛朗台和他的侄儿夏尔。在这一时期,葛朗台从一个箍桶匠到葡萄园园主,凭着精明的头脑和吝啬的本性,他成为了索寞城首富。但是,巴尔扎克对这一人物是批判的,在他的笔下,葛朗台吝啬无比,自私无情,即使自己很有钱,住的地方却极其简陋,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所要用的面粉黄油都规定好了的,在他凶恶的嘴脸下,家人被他压迫,欧也妮按照他的想法度过了自己最宝贵的二十年时光,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和母亲一起做衣服,完全成为葛朗台家中的机器,没有抱怨也没有反抗。这无疑也是酿成欧也妮最后悲剧的重要因素。葛朗台爱钱如命,当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在巴黎因欠债而自杀,需要他替他偿还债务时,他装结巴,企图逃避公证人的提问。看到侄儿因为爸爸去世而痛哭流涕时,他表示很不理解,并说“这后生准没出息,对死人比对钱还关心”,在葛朗台眼中只有钱,他早已被钱蒙住了双眼,亲情在他眼中完全没有金钱那般重要。同时,巴尔扎克在描写这一人物时,八次写到葛朗台鼻子上的“带着红筋的肉瘤”,作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反复描写这一外貌细节,不仅体现了葛朗台内心的心理变化,而且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格拉珊一家人的到来,打断了公证人的提问时,他“鼻尖上的肉瘤显示出他内心里卷起了一场风暴”。充分体现出葛朗台面对弟弟债务时忐忑的心情以及内心的侥幸心理。最后葛朗台通过控制弟弟的国债,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力挽狂澜,大赚一笔。其次,夏尔也是资本主义发家史的代名词,在他父亲死后,他变卖巴黎的物什,凑齐买原料的钱,并在伯父葛朗台的支助下前往印度,在印度做起倒卖物品的工作,甚至发展成贩卖人口,最后发家致富。

同时,《欧也妮葛朗台》也是一部女性生活的发展史。书中,欧也妮,其母亲以及娜侬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女性的代表。欧也妮和她母亲,在葛朗台的压迫下,一味服从,过着了无生趣且拮据的生活。仆人娜侬更是忠心耿耿,为报葛朗台的收留之恩,甘愿做牛做马。欧也妮即是逆来顺受的典型,也是女性奋起反抗的代表,在她的一生中交织着金钱与爱情。在欧也妮二十三岁生日的时候,她遇到了此生最爱的人――夏尔。她见到他的第一眼便被他独特的气质风貌所吸引,她开始为了夏尔而去冲撞自己的父亲,用自己的钱为夏尔买吃的,因为葛朗台是不会为了这个巴黎公子哥多花一分钱的。想起欧也妮的爱情,那堵长着野花的旧墙、狭小的花园,树荫下的长凳浮现在眼前。那是欧也妮和夏尔约会的地方,她们在最懵懂的年纪许下最美好的誓言,然而这一切都被时代的巨轮碾得粉碎。都说爱是成全,欧也妮仿佛深喑这个道理,她把自己的小金库交给夏尔以供他去印度赚钱。时间飞逝,夏尔成为她郁郁寡欢的源头。然而当夏尔在印度成为富豪之后,他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他,在寻找金钱的过程中,他变得冷酷,贪婪成性,成为了第二个葛朗台。最后,欧也妮嫁给了彭峰先生,将她多年来珍爱的首饰和夏尔还的八千法郎的黄金,熔化,铸成一个圣体显供台。关于夏尔的种种,在此刻烟消云散,欧也妮又恢复了父亲在世时的生活,依旧按照葛朗台的生活作息生存下去,从这一点看,欧也妮的反抗是不彻底的,这让也全书笼罩着灰暗的色彩。欧也妮在数不清的善举伴随下走向天国,“索寞城那座房子,那座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总是阴森森、凄惨惨的房子,便是她一生的写照。”

故事在欧也妮生命的终结中闭幕,然而十九世纪的法国并没有因此而闭幕,巴尔扎克将时代寄托在人物身上,将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相联系,绘制了一幅巨型时代风貌图。金钱放大了利益,却忘记的真情。没有感情的社会是冰冷的,这冰冷的世界在巴尔扎克的笔下显得无比清晰,这正是现实主义的力量所在。

怎样评价《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这部作品以真实的笔触,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社会历史图卷。

在这幅历史图卷中,有阴暗陈旧的老宅子,有毫无生机的大街,有革命和非革命的交替,有投机商、公证人、神甫、裁判所长,有来自巴黎的少不更事的公子哥,也有软弱顺从的“贤妻孝女”,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默默地诉说着当时的历史。

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武器就是逼真的细节,巴尔扎克深谙此理。在这部小说的开头,作者就以一种沉重的笔调,为我们介绍了索漠的大致情况。以细腻逼真的描写出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在小说的开头就感到一种透骨的阴暗和沉闷,从而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担心。

当然,小说的细节不限于环境方面,在对葛朗台的刻画上,细节描写同样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葛朗台萎琐的外表,和人谈判时装聋作哑的神态,尤其是他看到金子时的眼光和动作,简直是入木三分地写出了他肮脏的灵魂。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是很多,主要线索是葛朗台的发家史和他女儿苦难的历程。其中也穿插了夏尔、克罗旭、神甫等人和事,但都没有影响故事的主线发展。而葛朗台的性格完成和欧也妮悲惨的遭遇,都是在这一系列以时间为顺序的故事里体现出来的。“这孩子真没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要。”在自己的兄弟死了后还能说出这种话的只能是葛朗台,而能和自己亲生女儿大谈“人生就是一场买卖”的,也只能是他。同样,葛朗台太太的软弱顺从,欧也妮的胆怯、寂寞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也能从她们的言语中鲜明地体现出来。甚至连女仆拿侬不多的话语也精确地表明了她作为吝啬鬼管家的身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